
1977年,故宫博物馆工作人员清理故宫库房时,发现一张破旧竹席差点扔掉,现在价值2000万人民币!
1970年,故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想将故宫堆放着竹席的库房清理清理,在清理的过程中,一位工作人员捡出一张包裹用心的破旧凉席,正准备扔掉,却发现破旧的凉席中微微透着乳白的光。
这让工作人员心生好奇:一张破旧不堪的凉席中,怎么会有白光透出。除非这张凉席中还包裹着一件什么东西?
于是工作人员将卷着的席子打开,虽然灰尘呛鼻,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刚开始的那道淡光变成了强光,映入工作人员的眼帘。
当工作人员仔细端详时,发现并没有特别的东西,只是那破旧的凉席里卷着一张完好的凉席而已。但是唯一不同的是,这张凉席却能借着阳光透过灰尘折射出一道白光。
北京的夏天还是会用到凉席,工作人员的脑海中出现连篇的浮想:从来没有一张凉席能发出这样的光,即使全部暴晒在强太阳光底下也不可能发出这样的光来。
工作人员连忙清理了凉席上的灰尘,想一睹真容。结果现场的工作人员和专家们都惊呆了!这张凉席是乳白色的,还镶嵌着黑色的包边,温润如玉,又似乎不像玉,摸上去质地光滑,舒爽清凉,根本不同于普通的凉席。
它长216厘米,宽139厘米,厚3毫米。专家人员由震惊到惊喜:一张朝代久远的凉席,居然能保存得完好无损?
专家人员因此对其制作材质感到好奇,赶紧安排相关部门对材质进行鉴定。发现这张凉席的制作材料居然是象牙。
真相很快浮出水面,这张象牙凉席是由许多不足3毫米的象牙薄片织成。织纹呈“人”字形,织纹的四周还有3道花边纹理,凹个造型,看上去更别具一格,展卷自如。
又一个疑问呈现在专家们的脑海里:这个象牙凉席到底是谁的?
专家们通过翻阅史料发现:雍正收到一件由广东地方官员进献的凉席,可是雍正却从来不用,命人放在库房里。因为当他知道这件凉席是由象牙做成,并且是由60个能工巧匠耗费时间18个月才完成的,而且只能在南方潮湿的气候下加工,北方干燥的气候容易断裂。所以雍正觉得非常奢侈,也下旨不允许再做,所以使得这种象牙凉席的制作方法也早已失传。
当然,它之所以能如此完好地保存下来也是幸运。
据专家推测,也许是清朝末年,清廷衰落,末代皇室的人出逃前,宫里哪位太监顺手牵羊准备带去变卖,将其藏到竹席堆里,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得逞,所以使得它可以完好的放在那里,在这个适当的时间,碰到了考古专家,给今人以震撼。
有资料显示,像这样的象牙凉席中国真正流传下来的只有3张。第一张藏在故宫博物院,保存完好。第二张就这张出现在故宫库房的象牙席。第三张是20世纪60年代,土改时期,烟台博物馆收到的一件象牙凉席。经鉴定与故宫的这件藏品风格一致,也是从宫中流散到当铺,辗转到博物馆,美中不足的是席边有所破损。
所以这件属于雍正皇帝,完好无损,收放自如的象牙凉席,就更显得珍贵。据相关专家评估,这件象牙凉席至少值2000万人民币。
真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人的精巧工艺!它们是中国悠久灿烂文明历史的见证。
